这句话其实是一个理解误区。随便一个较真的人都会发现,尼龙线1号能承受的拉力下限2.2公斤,已经超过很多小综合杆子的顶钓强度上限。但是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中大鱼2号线秒切的事情,那么你的竿子真能够承受2号线下限4.1公斤的强度么?显然不是。如何解释这一悖论呢?
有可能会认为是结节强度造成了线的强度弱化,当然结节强度是一个因素,已经有很多钓友在之前试验过了,一般的结会造成最大承受力下降到原来的80%。但是这个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线断和杆断的道理。因为即使是0.8强度的2号线,下限拉力也达到了3.28公斤,超出了大部分综合竿的顶钓承受强度。这就要谈到线的使用情况了。
正常新线,没有经常承受光照造成老化,一般强度是超过老化的老线,具体幅度没有实测过,但是新线大概可以达到正常尼龙线测试水平,老线有可能最低降到50%或者60%水平。不过切的更主要原因是反复的使用。因为在使用过程中,结节部分每次受力都会收紧,持续几次以后,结节部分的收紧就造成这一部分强制延展拉细了,在钩柄的结节和8字环的结节都有这个现象。最后再次受力时就从结节处断开,并不是说竿子真能承受这个力量。
正常中鱼时,鱼在逃窜时很少出现瞬间发力把竿子拉到极限强度的情况,因此只要顺着走两步或者让出空间,一般能把鱼牵回来。这个时候无论是竿还是线,受力都达不到极限强度。没有一支竿子不会被顶断,所谓能钓百斤大鱼,不过是在被拉的过程中最后竿子被拉平,由线承受了全部的力量,因此这个时候大线号能避免跑鱼是理所当然的。
但是根据我多次爆竿的经验,只要人或者竿子反应不及,在向上顶的过程中遭遇鱼迅猛的几波瞬间发力,2号线断大部分综合竿是绰绰有余,特别是高碳硬竿,这种竿子很难迅速把鱼的发力过渡到手把节让人屈服放平。所以根据鱼情选竿是不变的道理。我最近在青鱼坑被鲟鱼爆了两次顶钓4000的大物竿小二,就是这样的过程。如果坑里有5公斤以上,10公斤以下的青鱼,用任意一种综合竿,不管是大综合还是小综合,打满的情况下去钓,请做好配节准备。今天不断明天不断,哪一天断只是概率问题。如果有10公斤以上,20公斤以下的青鱼,大物竿(不是巨物竿)也要有心理准备,最好不要打满。哪一天真爆了,不用谈什么手法子线质量,纯粹是概率问题。当然如果这种鱼情能始终坚持悬坠钓用2、3号线,能承受跑鱼之后仰天长啸的心情,只能说佩服佩服
|